首页 >  廉政文化 > 正文

不以贪为宝

发布时间: 2016-04-22 来源:  发布机构:清新纪检监察网 点击量:次 

    《左传·襄公十五年》里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意译是,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要。献玉石的人说:“我曾把它给玉石工看过,玉石工认为是宝玉,所以我才敢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物,你把玉石当作宝物,如果把它给了我,咱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咱俩都保有自己的宝物。”

    “以不贪为宝”,这是我们民族精神文明宝库里的珍奇之一。像子罕这样的良吏,在我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像包拯、海瑞、岳飞……他们“不以一己之私,而使天下受其利”;他们身居高位、两袖清风、心忧天下。他们清廉不贪,所以名垂青史。

    中国共产党人将“以不贪为宝”这一份珍贵的民族精神遗产继承而且发扬光大,他们身体力行了这一准则。周恩来是不贪的典范。1976年周总理去世后,负责整理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个人工资收入和支出账目的同志发现,周恩来的收入除了单一的工资和工资结余存款所得的利息外,别无进账。至于总理的积蓄,总理也曾立了规矩:凡是积蓄够5000元,没什么用,就交党费,总共交了14000元。总理1976年1月份去世时,他和邓大姐两个人总共才积蓄了5100元。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去世时所留给这个世界的个人财富。

    老一辈革命家的“清贫”精神,既像一面清澈的镜子照着当今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言行,又像一面鲜艳的旗帜在召唤我们保持清廉的作风。所以,当代共产党人绝大多数依然坚守清贫,不贪、不占。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他退休后到大亮山去种树,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他带领大家人工造林5.6万亩。森林成材后,一年可以分红几万元,但杨善洲却把林场的管理权全部交给施甸县林业局,他自己分文不取。他辛辛苦苦几十年,还住在只有80多平方米的三间瓦房。杨善洲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朴,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但他精神富有;杨善洲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一生不求功名利禄,但他情操高尚!

    可惜呀,有极少数党员干部丢掉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和道德风范,变得贪得无厌,骄奢淫侈。纵观落马贪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状态,那就是欲望无穷,贪壑难填。正如古书《解人颐》中的一首白话诗所描述的那样:“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宋朝朱熹说得很透彻:“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而误了一生)当一个人拿着人民给的权力,肆无忌惮地去做营私的买卖,必然召来人民的怨恨。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一时来看,贪污腐败可以满足贪鄙的心理,然而等着他的是火光烧屋、波涛覆舟,引来灭顶之灾。有一个贪官在忏悔录中写道:“我受贿一条香烟,打开一扇贪贿门,走上犯罪路,丢了乌纱帽,毁了前程,害了家庭;也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和危害。”还有一个贪官在忏悔录中写道:“为满足自己的贪欲,结果身陷囹圄,连过正常人的生活资格都丧失了。窗外是苍翠欲滴的葡萄树,硕果累累,可我一颗葡萄也吃不到。葡萄是酸是甜,我无权品尝,只能品尝自己的苦果。”

    贪腐的前车之覆那么多,为何还有人步履后尘?哲学上有一个“内因论”,说的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那些因贪而走上违纪犯法道路的大小贪官,说到底是他们自己内心底线失守。贪腐的“内因”作用就跟“烂冬瓜”一样,冬瓜变烂是从内瓤开始的,从里面慢慢烂到外面,不是因为表面破损而烂的。有些党员干部,“心”烂了,信仰就动摇,底线就失守,腐败就滋生。

    明代思想家薛瑄将官员廉洁不贪分为三种境界:理想信念坚定,严格自律,是廉洁不贪的最高境界;出于名声的考虑,带有功利的目的,是廉洁不贪的次等境界;怕受惩罚,不敢不廉洁,是廉洁不贪的最低境界。毋庸置疑,共产党人的廉洁不贪,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是高境界的廉洁不贪。

    党员干部要做到高境界的廉洁不贪,重要的是:加强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金钱所诱,不为物欲所惑,始终保持“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的品行,绝不与“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的奢侈攀比,“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秉公用权,领导者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甘守清贫,领导干部要守住“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的本分,做到“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予我之物不多求,无我之物不苛求,身外之物不必求。顶住诱惑,面对珍奇的物、丰厚的利、妩媚的色等干扰和诱惑,要理想信念不动摇,精神支柱不倾斜,不因金钱而驻足,不因美色而沉沦,不因名利而浮躁;“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永远保持“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定心力。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